智火营销资讯

打造一流的网络营销产品与服务,探索最前沿的技术创新
主页 > 行业资讯 > 社区O2O经历“冰火两重天” 线下能力成决胜关键

社区O2O经历“冰火两重天” 线下能力成决胜关键

  过去的一段时间,社区O2O行业可谓动静不小,有人欢喜有人愁。

  以邻里社交为切入点的叮咚小区被曝资金链濒临断裂,有媒体称其北京地区部门撤销,上海地区裁员只剩下几十人。叮咚小区随即发声明辟谣称,目前资金链安全,裁员源自业务转型。此前其获得1亿元人民币融资的光环瞬间暗淡。

  另一头,同样以上海为大本营的小区无忧宣布获得2000万美元A轮融资。该融资数额可谓社区O2O行业目前之最。此外,有消息称社区001已完成B轮融资,估值达20亿元人民币,但尚未得到官方公开确认。

  眼下,社区O2O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。一边是资本的疯狂入驻和BAT(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腾讯)巨头的涉水;一边是产品不尽如人意,线下资源整合举步维艰。社区O2O能不能做下去,是不是“伪需求”?一系列质疑接踵而至。

  一位该领域公司CEO对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称,不同于其他移动端产品,社区线下资源的庞杂决定了O2O“地推”工作的艰难,急功近利做不好这一行,这个“苦行业”最后拼的还是服务和沉淀。

  烧钱投广告遭人诟病

  12日,有自媒体称总部位于上海的叮咚小区资金链断裂,“看来做不下去了。”随即,叮咚小区通过官方新浪微博辟谣,称目前资金充足,不存在资金链断裂一说,“就是突破自我,去做一件从前没有的事情,谁又能一开始就把所有的事情想清楚,然后一成不变地执行到底呢?”公司称,北京部门关停是因为战略收缩,先扎实做好上海市场。

  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14日晚致电叮咚小区创始人梁昌霖,但对方婉言谢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。

  就在几个月前,叮咚小区刚通过成功融资1亿元人民币而在圈内名声大噪,羡慕、质疑的声音纷至沓来。1亿元的数字同时也让业界惊叹。前后对比,网上频现对社区O2O的唱衰声音。

  一位接近叮咚小区的该行业人士对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说,据他了解,叮咚小区在完成融资后在广告上的投入应该有数千万元,京沪两地的地铁里能轻易看到叮咚小区的广告。

  通过广告宣传快速抢占市场,确实让叮咚小区在知名度上尝到了甜头,也增加了与线下资源谈判的筹码,但其产品端和服务的体验被一些用户诟病。不少分析人士普遍认为,在没做好产品和服务的前提下急功近利地打广告,是叮咚小区陷入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  但在叮咚小区看来,大规模的地铁广告投放是必要的。“上线之初,我们花过钱投广告,但是投入是真心斟酌过的,因为社区O2O这件事确实需要寻求优质的资源合作。”但其同时也承认,该产品目前并不完美,产品的美誉度还得靠实实在在的体验和口碑。

  一位与梁昌霖有过接触,目前也在上海做社区O2O的业内人士对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透露,之前能令人惊讶地融到1个亿,与梁昌霖做丫丫网和妈妈帮的成功不无关系。但转到社区O2O领域,他始终没能将此前在母婴行业内积累的用户资源迁移过来,目前叮咚小区App下只有二手市场业务的人气还算可以,其他则不见起色。

  邻里社交是不是“伪需求”?

  小区无忧CEO唐皓在接受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采访时称,社区O2O不像团购行业,有一个相对标准化的玩法,小区周边的行业不下200种,庞杂的特点让做O2O的团队各玩各的,呈现出几种不同的模式。

  以叮咚小区为例,它从邻里社交为切入点做小区服务,且对用户准入设置一定的门槛,不像其他App用手机号注册即可任意选择入驻小区,但这种“自信的玩法”让一些行内人士看不懂,社区服务大多是低频率的,通过邻里社交构建起服务体系是否成立?或者说,邻里之间究竟有没有强烈的社交需求?

  网上不止一位叮咚小区的用户测试发现,邻里间用户在App端的互动频次较低,很多跟帖回应只有一两个,有的最近一次更新甚至停在数月前。

  据了解,叮咚小区的模式或许可以对照美国社区O2O应用Nextdoor,一款可在邻居之间进行实名社交的私密性应用。但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,中国小区和美国社区的概念不一样,土壤环境的不同让Nextdoor在中国的复制可能性很小。

  记者采访到的两位接近叮咚小区的业内人士称,该公司目前转型的一个可能方向是把重点放在线下,开始对社区配送业务增加投入。

  相比之下,小区无忧的商业模式则是为用户提供小区生活服务信息检索、匹配、支付和小区周边配送服务,向商家提供和展示服务的同时,从商家订单流水中收费获取营收。可以说,其中既有订单服务这种“轻资产”,也有自建社区配送体系这种“重资产”。

  目前,小区无忧对外宣称已覆盖全国56个城市。但唐皓对记者说,这只是信息层面的覆盖,可以理解为社区黄页,即让小区居民快速查找到周边服务信息,而真正落地线下服务、有商家签约和付费、有物流支撑的目前只限于上海,而且仅上海一地的服务也还未做好。

  近日,小区无忧获得A轮2000万美元融资。唐皓对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透露,这笔钱首先会用在团队上,因为除了百人左右的技术和团队外,公司现在专职和兼职的地推团队人员有近千人。此外,融资还将投向线下管理和核心行业梳理上,扩容“最后一公里”配送团队的规模和提升服务能力,让服务进一步精细化。

  有了钱,并不代表成功水到渠成。可以说,融资在社区O2O行业中并不算最重要的一环。这也是财大气粗如BAT(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腾讯),也没能获得突破的原因之一。

  一位在上海做社区快递O2O的创业团队负责人对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说,与线上App技术产品相比,地推是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,需要一家一家地和小区物业谈,耗时耗力。如果不想局限在垂直领域,而是想做“全品类”社区服务,地推工作将旷日持久。

  “这个市场不是一两年能拿下的,最后各家拼的还是沉淀和服务。”唐皓对记者说,社区O2O的几个难点包括对线下商家的整合、产品交互的呈现方式、线下管理水平等几个方面,这都是考验创业团队能力的地方。“如果其他创业项目是九死一生的话,社区O2O可能要死19回才能成功。”

© 2011-现在 智火营销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03050号-10
Powered by HuoCMS

沪ICP备12003050号-10

© 2011-现在 智火营销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