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火营销资讯

打造一流的网络营销产品与服务,探索最前沿的技术创新
主页 > 行业资讯 > 蓝海背后是3000家生鲜电商无一盈利的骨感现实

蓝海背后是3000家生鲜电商无一盈利的骨感现实

  [导读]要想做好生鲜电商,就必须实行O2O(线上+线下)模式。占据大量超市、食品店,作为生鲜产品的线下保鲜库。此外,网点要社区化、密集化,通过给消费者优惠的方式,鼓励消费者上网点来自提货品,降低端对端的配送成本。

  

 

  “这次有点急,顺丰优选没赶上。”8月22日,顺丰速运新业务部业务经营高级经理王政辉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。由于对货源挑选严苛,筹备期较长,顺丰优选未能够参与到今年火爆的“松茸销售电商大战”中。

  如同松茸只是吃货们争相尝鲜的目标之一,顺丰优选也只是众多鏖战生鲜电商中的一员。仅在8月,资本市场上就已陆续出现了中粮我买网完成B轮1亿美元融资、乐视重金砸向生鲜电商的动作。

  然而,这片被一致看好的“蓝海”背后,却是3000家生鲜电商无一盈利的骨感现实。“3000家生鲜电商无一家盈利,此言不虚。”通威集团负责人王世均对记者直言。更多的业内人士则表示,眼下的生鲜电商就是“黄瓜卖作黄金价”。

  “蓝海是真,亏损也是真,目前还没有一家研究出适应生鲜电商发展的闭环模式。”业内人士指出。高损耗、高成本、“最后一公里”难解、目标客户不明等大量问题正制约着这片蓝海的发展。

  生鲜电商跑马圈地

  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火了松茸,时下的“松茸季”又为火热的生鲜电商再添了一把柴。顺丰旗下生鲜电商平台顺丰优选今年尝试着加入了松茸大战,宣称在配送松茸时做到72小时“从产地到家”。但由于松茸这种食材季节性强、保鲜期极短,加之顺丰优选对货源严苛,松茸未能登上其线上业务。与此同时,通威集团旗下生鲜电商平台——全农惠在经过去年浅尝松茸销售后,今年收获了700%的增长。

  8月上旬,京东、淘宝等巨头均在云南出席了“2014年香格里拉松茸季”开节仪式。这不仅让香格里拉松茸在京东实现首发,更意味着一场生鲜电商间的 “圈地运动”正持续升温。

  8月18日,乐视砸重金打造的“乐生活”平台上线,标志着乐视正式投身生鲜电商行列。此前的8月1日,中粮电商平台我买网高调宣布完成B轮1亿美元融资。顺丰优选亦宣布,自8月11日起,冷链配送城市从11个拓展到至48个。此外,京东方面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亦表示,未来还将借助移动的广泛覆盖,重点打造掌上生鲜。

  行业升温的背后,是资本市场为生鲜电商贴上的“蓝海”标签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,2013年,生鲜食品在食品网购订单中的占比是6.73%,跻身前五。

  另有数据显示,2013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30亿元,同比增长221%,冷链宅配规模达到39亿元,预计未来3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有7倍成长空间,带动冷链宅配市场6倍成长空间。

  生态农产品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,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,对食品安全、生活品质等愈发关注,也进一步推动了生鲜电商掘金生态农产品的决心。“在新型城镇化与食品消费升级双向拉动下,预计冷链食品需求将在2012~2025年间,从2亿吨增长到4.5亿吨,年复合增速为18.8%。”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告诉记者。

  一位长期从事冷链物流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,大量资本看重生鲜电商的空白,因而疯狂涌入抢占市场。

  生鲜电商成本高利润低

  从2012年所谓的生鲜电商 “元年”到眼下鏖战升温,生鲜电商已迈入2.0时代,“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快递公司、物流公司、拥有农产品供应优势的企业纷纷加入。”上述业内人士指出,“各自借力优势,整合资源。”

  经过数年市场洗礼后,我国生鲜电商大致分为平台型生鲜电商与垂直型生鲜电商。前者包括天猫、1号店、京东等;后者包括本来生活网、顺丰优选等。

  然而,中国零售业生鲜研究中心委员李长明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“语出惊人”地称,99%的生鲜电商都在亏损。

  “三千家生鲜电商无一家盈利,此言不虚。”包括通威集团电子商务负责人王世均在内的多位从业者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确认。更多的业内人士则直言,眼下的生鲜电商就是“黄瓜卖作黄金价”。

  “生鲜电商具备三大特性:高损耗,配送时效性高,产品标准难统一。”王世均认为,“很多企业在探索中起来又倒掉,是因为还没有一家能研究出适应生鲜电商发展的闭环模式。”据记者了解,生鲜农产品涉及环节众多,包括流通、产品、质量、等多个环节,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产生不良影响。

  “生鲜农产品冷链仓储和物流成本非常高。”上述冷链物流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,“建一座小型保鲜库,单价为每平方米900元(制冷设备、库体保温),自建2000平方米冷库,每平方米需要2000元(土建、钢结构、制冷设备、库体保温等),冷库设备维护费,按照200平方米算,一年维护费1.5万元。”

  这样的天价,让生鲜电商“望而却步”,绝大部分是依靠第三方物流实现跨区域配送。“京东生鲜目前是第三方平台模式,也就是消费者在京东下单,商家安排发货、配送。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京东方面表示,“京东生鲜的配送主要是第三方配送,顺丰为主,地方冷链为辅。”

  即便是强大的顺丰,目前也仅能在北、上、广等一线城市实现全程冷链物流。“蔬菜、海鲜、肉类等必须做到全程冷链。有部分水果可以使用常温物流。”顺丰速运新业务经营高级经理王政辉告诉记者。他透露,顺丰将投资约3000万元在成都打造冷链仓库,预计今年11月建成投用。“这个冷仓建成后,成都地区也将实现全程冷链。”

  然而,全程冷链昂贵的价格,也让商户承受不起。“3公斤同城内的费用为首重20元/kg。”上述业内人士透露。此前亦有媒体报道,冷链物流的费用占据了生鲜电商四成成本。王政辉亦直言,跨区域的第三方全程冷链只有顺丰能做,“但价格对于电商来说还是难以接受。”

  生鲜电商成本高、利润低又由生鲜高损耗的性质决定,而这种损耗现在无法把控。“生鲜平均损耗率在10%以上。”中投分析师万格表示。“传统电子商务可以租个大仓库,一两年不动。”王世均做了一个对比,“生鲜三天不动就是损耗。这是比快销还快的产品。”

  此外,即便做到全程冷链物流、仓储,生鲜的损耗依然巨大。“以仓储为例,库房冷藏分风冷和排冷两种方式,灌装饮料、肉干等可以进风冷,新鲜绿色食品进风冷损耗在15%以上。”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“排冷则更耗电,也是一种损耗。”

  “最后一公里”难解

  即便解决了昂贵的冷链物流运输,“最后一公里”依然让生鲜电商头疼。“实际上,大干线、点对点的冷藏运输大家都开始能做了,社会物流也能做。”王政辉告诉 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“唯一不能做的是终端派送,也就是最后一公里。”“远距离运输可以找大型物流公司合作,但最后一公里要靠自己解决。”王世均表示。

  然而,自建配送成本太高,多个倒下的案例都已证明,自建配送对生鲜电商是极大的弊端。“在量有限的情况下,电商还能承受,一旦量大,就会投入人员,成本上升,最终转嫁给消费者,失去竞争力。”王政辉这样解释。

  另一个问题在于,生鲜电商的订单配送非常集中。“假如一天有两千单,大家都等着米下锅,做午饭或者晚饭。”王世均举例道,“这要求早上10点之前必须送一千单,下午4点之前必须送一千单。如何做到?难道建立1000人的团队吗?”对于多数生鲜电商从业者而言,这绝不是砸下千万元就能解决的问题。

  此外,目标客户尚未真正出现,也是生鲜电商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的问题。“现在在家做饭的大多还是50、60后,”一位业内人士指出,“生鲜电商争得头破血流,其实就是在争这块市场,但消费者年龄段还没到”。等75后成为家里的做饭主体,才会迎来真正的生鲜电商时代。

  在多位从业者看来,要想做好生鲜电商,就必须实行O2O(线上+线下)模式。“占据大量超市、食品店,作为生鲜产品的线下保鲜库。此外,网点要社区化、密集化,通过给消费者优惠的方式,鼓励消费者上网点来自提货品,降低端对端的配送成本。”一位业内人士表示。

  京东方面亦提到相似的看法。“生鲜损耗大是一个本质性问题,目前在损耗控制上无法做到把控,所以需要依托线下资源,减少损耗,提高库存周转。”

  这种“线上+线下”的模式,也被一些生鲜电商称作“肯德基模式”:线上下单,门店配送。据王世均介绍,全农惠在成都拥有4个门店,所有的农产品首先配送至总仓,再到达门店,门店在承担展示作用的同时亦用于储藏,这样极大地降低了成本。

  不过,大量的线下布局也意味着另一笔不菲的开销。业内普遍共识是,生鲜电商极度烧钱,实现盈利至少还需三至五年的沉淀,各自为战的局面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日子。

© 2011-现在 智火营销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03050号-10
Powered by HuoCMS

沪ICP备12003050号-10

© 2011-现在 智火营销 版权所有